三月的豫東平原,桃花紅,杏花白,菜花黃,丁香花開,飄出淡香。一場春雨過后,綠油油的麥田在春風的拂動下緩緩搖動,像一片綠色的海洋。河南省太康縣楊廟鄉(xiāng)后店村村民劉威峰家的40個大棚就建在村西的麥地間。此時,草莓采摘快要結束了,大棚里又種下了西瓜、甜瓜和葡萄,劉威峰和在大棚務工的村民正在忙著給大棚放風。不遠處,村口廢棄坑塘改建的假山與噴泉相得益彰,水流潺潺;在城里做糕點師的劉勇領休假在家,正放聲歌唱;張錦峰大叔尚未開工,在文化廣場上散步;李翠蘭老兩口搬來居村聯(lián)養(yǎng)點已經一年多,“黨的政策好,俺享福了!”
截至2020年底,太康縣實現了15.8萬余貧困人口順利脫貧。近年來,太康縣把“產業(yè)興旺、生態(tài)宜居、鄉(xiāng)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作為縣域治理“三起來”、鄉(xiāng)鎮(zhèn)工作“三結合”的重要舉措,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,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,通過抓兩頭、帶中間,推動脫貧攻堅和鄉(xiāng)村振興有機銜接,夯實了鄉(xiāng)村振興根基。
“誰不說俺家鄉(xiāng)美”
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春雨后的楊廟鄉(xiāng)后店村,道路整潔,花草帶香,村口一戶人家院子里的老樹發(fā)出了新枝丫,一串串白色的花朵隨風搖曳。村里的假山旁和文化廣場上,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漫步,小朋友玩鬧著跑來跑去,一片祥和。
“以前這個大坑又臟又臭,現在好了,整修后,成了俺村里的一景。以前沒人靠近,現在大家茶余飯后都愛來轉轉。”50多歲的張錦峰坐在村口的亭子里休息,指著不遠處的假山說。
“以前村里是土路,天一身土,雨天兩腿泥。”后店村支部書記劉清勇說?,F如今,村里是平坦整潔的水泥路,路邊都裝有太陽能路燈。
后店村為了改變村容村貌,推進“一宅變四園”行動,鼓勵群眾盤活院內閑置土地,充分利用庭前院后廢棄空地,把村里農家院變?yōu)椴藞@、果園、花園、游園,不斷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自然和諧,美麗幸福的鄉(xiāng)村生活。
近年來,太康縣開展了清潔家園活動,出動勞力35萬人次,對房前屋后、大街小巷、道路沿線、坑塘、溝渠等進行垃圾清理、綠化美化,綠化荒地500畝,修建村內胡同5500公里、整治坑塘220處,清理垃圾450萬噸。
同時,實施“三園鄉(xiāng)村”工程。對村內廢舊宅基地、撂荒地改造成花園、果園、菜園等“三園”3000多畝。如今,“庭前栽花,院后種菜,院中有花,林中有院”已逐漸成了太康農家庭院的新模式。
走進老冢鎮(zhèn)劉寨村,村中道路縱橫交錯,平整筆直,文化墻上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主題的彩繪清新秀麗,路兩旁樹木蔥蘢,垃圾桶擺放有序,家家戶戶門口干凈整潔。
據介紹,該村最早提出,通過實施“五分錢”工程,確保環(huán)境長效常治。動員群眾每人每天捐出5分錢、一年捐出18元,用于村內衛(wèi)生保潔費用和評選衛(wèi)生戶獎勵。
“我們村現在也實行了‘五分錢’工程,村民們都很支持,誰不想自己住的環(huán)境干干凈凈的呢!”劉清勇說。
“家門口就能掙錢”
5年前,劉威峰還在江蘇的一家工廠打工。因為要照顧家中老人,劉威峰盤算著回家創(chuàng)業(yè)。
“一開始考慮的是養(yǎng)殖,但是成本太高了,就搞起了大棚種植。”返鄉(xiāng)的第一年,劉威峰建了兩個大棚,一年下來,掙了兩萬多元。
看到大棚種植確實可行,劉威峰逐年增加了大棚的數量。“今年,我們種了40個大棚,有瓜果、有蔬菜。”劉威峰說,2019年開始,他投資興建的后店村大棚種植基地,占地60畝,投入100萬元。
“收入還不錯哩,一年能掙幾十萬。”說話間,劉威峰黝黑的臉上流露出樸實的笑容。
劉威峰的大棚種植基地不僅解決了自己及家人的就業(yè)問題,也帶動了近30位本村及周邊村民的就業(yè)。龐樓村的喬慶紅就是其中一位。
喬慶紅今年65歲,記者見到她時,她正在西瓜大棚里給瓜苗放風。“一天60塊錢,干一天結一天,不耽誤中午回家給孫子做飯。俺自己掙的夠花,不用問孩子要錢,胳膊不酸腿不疼,天天都是好日子!”爽朗的笑聲,讓人瞬間感受到喬大娘的幸福生活。
近年來,圍繞“種、養(yǎng)、加”“短平快”產業(yè),按照“一鄉(xiāng)一業(yè)、一村一品、一戶一策”的原則,太康縣因地制宜發(fā)展產業(yè),立足規(guī)?;⑻厣?、優(yōu)質化,發(fā)展華瑞農牧食用菌、三葉農牧土豬等種養(yǎng)基地145個,年產值9.5億元,提供就業(yè)崗位8500個。164個光伏發(fā)電站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100萬元,設置公益崗位9600個;實施電商扶貧,實現涉農產品銷售收入8000余萬元,為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提供了動力支撐。
在老冢鎮(zhèn)劉寨村,村里在整治出的60畝廢舊坑塘上建設“漁光互補”,塘上發(fā)電、塘下養(yǎng)魚,不僅鏈接幫扶60戶貧困戶,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加60萬元左右的收入。全村流轉土地1630畝,建成了構樹、金蟬、果樹、蔬菜、草莓5個種植基地及3個扶貧車間。村集體每年取得收益21.6萬元。2020年重陽節(jié),劉寨村利用村集體經濟為全村58名80歲以上老人進行分紅,每人分紅300元。
“這里就是俺的家”
“奶奶,今天中午吃啥飯?”
“今天中午吃白菜燉粉條、八寶粥和饅頭,快來一起吃。”
記者走進楊廟鄉(xiāng)后店居村聯(lián)養(yǎng)點時,時值中午,正要開飯。70歲的李翠蘭奶奶正坐在房間門口的桌子旁等著老伴龐在君爺爺打飯。李奶奶前一段摔倒,不慎傷了腿,暫時行動不便。
“我們老兩口膝下無兒女,這不從去年開始搬來了這里。這里好的很,有吃有住有玩。我沒摔倒時,還跟老姐妹們一起練挑花籃,開心著哩!自己兒女照顧著,也沒有這么好啊!這里就是俺的家。”李奶奶面色紅潤,說話時面帶微笑。
不多時,龐爺爺打飯回來了。兩位老人,一人一碗白菜燉粉條,一碗八寶粥,一個饅頭,開開心心地吃了起來。桌子一角放著一臺唱戲機,正唱著豫劇。
后店居村聯(lián)養(yǎng)點是一所廢棄學校改造而成的,總占地面積5畝,投資70萬元,共有住室27間,食堂、餐廳、娛樂室、水沖式廁所、洗澡間、健身廣場等各種生活娛樂設施齊全。入住的特困老人房有三人間、兩人間和夫妻間,寬敞明亮,安裝有電風扇、空調、電視機、衣柜、應急呼叫器、煙霧報警器。
“我原來在外地打工,村里建了聯(lián)養(yǎng)點后,我就來這里工作了。平時負責老人的一日三餐,閑下來了,就帶著他們進行一些文娛活動,像挑花籃之類的。”聯(lián)養(yǎng)點工作人員李玉玲說,對老人們都有感情了,“哪位老人要是去走親戚了,心里還覺得少點啥。”
可口的飯菜,無微不至的服務,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,真正做到了,進來一人,留住一人,溫暖一人。目前,聯(lián)養(yǎng)點已入住特困老人46人,現有管理人員2名,廚師2名,護理工作人員2名,醫(yī)護人員1名,為特困老人進行專業(yè)生活服務,使特困老人們真正體會到“老有所養(yǎng),老有所樂,老有所依,老有所醫(yī)”。
近年來,太康縣創(chuàng)新思路、分類施策,積極推行“集中供養(yǎng)”“居村聯(lián)養(yǎng)”“社會托養(yǎng)”“親情贍養(yǎng)”“鄰里助養(yǎng)”五養(yǎng)模式,有效地破解了農村特困人員兜底保障難題。至2020年底,全縣共改建提升鄉(xiāng)鎮(zhèn)敬老院19所、社會福利院1所、醫(yī)養(yǎng)結合的養(yǎng)老服務機構29所、居村聯(lián)養(yǎng)點157個,8956名特困人員實現了“五養(yǎng)模式”全覆蓋。
“我們村的鄉(xiāng)風特別好,每年重陽節(jié)都組織活動,邀請村里的老年人吃飯,為他們送去祝福和溫暖。”劉清勇說。
每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(jié),大棚里當季的瓜果,劉威峰總要送去一些到飯桌上,給村里的老人們嘗嘗。熱愛歌唱的劉勇領也會獻歌一首,讓老人們樂呵樂呵。
“我經?;貋泶謇?,看到村子一天天變得原來越美,老百姓素質越來越高,鄉(xiāng)風越來越文明,真是打心眼里高興!”67歲的劉清晨從太康縣委黨校退休后,就經常往老家后店村跑,積極參加村里的黨員活動,給群眾講課。“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,我們正在籌備活動,獻禮建黨百年呢!”
(注:圖片由李培勝授權使用)
凡注有"環(huán)球傳媒網"或電頭為"環(huán)球傳媒網"的稿件,均為環(huán)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環(huán)球傳媒網",并保留"環(huán)球傳媒網"的電頭。
資訊
焦點
- 據江蘇省鹽城市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局消息 二孩家庭補貼50%
- 日本制造業(yè)巨頭川崎重工數據造假 造假行為從1984年就已經開始
- 再創(chuàng)新高!英國房價連續(xù)第11個月上漲
- 創(chuàng)一年多最大降幅 英國5月零售銷售同比下降1.1%
- 全球油脂供應恢復 黑海地區(qū)油脂貿易或將得到進一步緩解
- 兒童人數連續(xù)41年減少?日本2021年出生人口約81萬人
- 一年后不能購買新書!亞馬遜官宣將停止Kindle中國運營
- 新加坡“國菜”海南雞飯告急 馬來西亞宣布停止活雞出口
- 這個國家改名成功!聯(lián)合國批準土耳其改名
- 密不透風的“生命通道” 航天員如何進入空間站?